南方日报:中华遗嘱库报告-选择专业人士成为遗产管理人越来越受青睐
2025-02-24 15:05 | 查看: 132455
发布时间:2024年11月1日 来源:南方日报
因为目睹邻居家因遗产分配问题引发的继承纠纷,2024年初,83岁的李伯来到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,想把一套住宅指定由儿子小李继承,并将继承所需的证明材料提前存证。今年7月,李伯离世,小李来中华遗嘱库提取遗嘱的同时,拿到父亲前置办好的存证报告。随后,他带着存证报告前往公证处,现场出具了继承公证书,并在当天领到了新房本。
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3年上半年人民法院审判工作主要数据中显示,审结一审婚姻家庭、继承纠纷案件108万件,同比上升23.19%。司法界人士指出,预防在前,能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。
中华遗嘱库继承部负责人刘鹏透露,遗嘱库通过一系列前置程序,包括预先指定遗产管理人、提前存证未来继承所需的关键材料、进行证件核验、预先授权与声明等,简化被继承人身故后的继承手续。在前置手续妥善办理的情况下,继承人最快当天即可完成继承过户程序。同时通过与遗产管理人服务相互协同,有效解决了遗产继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问题。
中华遗嘱库于2023年10月推出遗产管理人便民公益服务,截至今年10月1日,已有23135份在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遗嘱中指定了遗产管理人。
其中,指定他人或机构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达15.62%,较今年《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23》公布的数据增长了2.82%;而指定亲友为遗产管理人的占比则为84.38%。数据显示,立遗嘱人的遗产管理意愿呈现出复杂化、多样化趋势。市民订立遗嘱并指定遗产管理人时,正从更倾向于人际信任转向考虑选择专业人士。
《法治时代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执行总编辑刘桂明认为,虽然亲友在熟悉逝者意愿和生活习惯方面具有优势,但在实际处理、管理遗产时,往往面临诸多问题和风险,如不了解过户税费政策,无法提供必要的手续证明文件,难以确认查找外地财产等问题。相比之下,专业的遗产管理人具有良好的专业性与中立性,能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和逝者真实意愿来处理相关事务,因此加快推动遗产管理人职业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。